作者:bruce
我一直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合群的人。
不是孤僻,也不是社交拧巴,只是很早就觉得独处更自在一些。
你不用解释、不用迎合、不用在一堆无谓的关系里权衡斡旋。
一个人走,省电,还安静。
所以我跟很多人一样选择了 Web3。
它看起来刚刚好:匿名、去中心、抗审查。
你是地址,是公私钥,是一个可编程个体。
你不需要包装人设,链上的行为就是你的简历。
看起来,这就是个人主权。
没人指挥我,没人评判我。用哪个协议,怎么交互,提案投不投,哪怕不参与任何 Discord,我也能一个人跑完一整套叙事。
然后,今天读了一篇文章《Where Sovereignty Fails》:
https://x.com/0xkydo/status/1926718172721279067
开篇就简单的比喻了一下:
周六晚上,你在一家馆子里吃牛排,桌对面,是个陌生人,手里握着一把明晃晃的刀。但你不怕——因为你知道,他不会捅你。
不是因为你强壮,而是因为你们都默认生活在一个「有规则」的系统里:你不动我,我不动你,谁乱动,系统就动谁。
真正的主权,从来不是「无限自由」,而是「你知道自己在什么边界内被允许行动」。
因为没有边界,就没有协作;
没有协作,就没有繁荣。
你不是没见过那种「完全自由」的状态:
你刷交互,撸空投、接码,上独立 IP,用多套地址分身行动,有赚到,全靠快跑。有的时候也觉得自己聪明、灵活、高效——直到你意识到,你越来越像一个孤岛。
你只信自己,也只帮自己。
你拼命打工,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链在用你,不是你在用链。
而你之所以失落,并不是因为你没拿到大结果,而是因为你从未真正「参与」。
你只是触发了函数,没触发过共识。
尤其是 InfoFi 兴起后,你感觉 KOL 江湖里陡然间充满了葛饰北斋描画不出的风高浪急,Timeline 里都是人情。
《The Sovereign Individual》说得很直白:信息时代,个体将重新夺回主权,国家的边界将被击穿,人才和资本将变得流动而去中心。
听起来像乌托邦,但他们其实在说一件很残酷的事:
“谁能独立运作,谁就能在新的世界生存。”
但我读到另一句话更让我震撼:
“Absolute sovereignty maximizes discretion, but minimizes the circle of collaboration.”
绝对主权,让你说了算,但只对你一个人说了算。
它确实解放了你,但也限制了你。
你不再依赖任何人,但也再没人愿意与你共谋未来。
区块链并不是为独行者设计的,它是为「有边界地信任彼此」而设计的。
我们以为的自由,常常是规则未明的原始状态;
而真正的自由,是你知道你在哪个系统里有权说话。
人不是不能独立,
只是无法独享意义。
猖狂如阮籍,见同能率性之士,也能以青眼相对。魏晋大贤们能穿越一下,想必也乐于在 X 上臧否人物,线下也愿意约在竹林协作一番。
这么看,《三体》的黑暗森林法则诸多荒谬——如果所有文明都当猎手,那歌者文明们早该饿死了。
我可以和协议独舞,却无法和价值共鸣;
我可以跟地址互动,却无法与人交流。
放弃「绝对的自由」,去获得「可协作的空间」。
给项目写个公开建议,哪怕没人回应;
在社区慢慢熟络一下,不为了附和,只为了认同;
撰写投票提案,去表达立场可能不会改变什么的立场。
这些小事没有短期收益,却让你开始成为「可被信任的个体」。
协作,不是信任别人,而是先约束自己。
你说你是主权个体?那你要先成为能被规则调用的节点。
《英雄本色》小马哥如果要上链,他的墨镜应该换成了 VR 头盔:「我等了三年,就想等一个协作共识。」
你不愿贡献共识,就换不到主权的分润;
你不愿参与协作,就进不了叙事的主舞台。
你当然可以一个人走得快,但你不可能一个人构建秩序。
因为秩序,是协作的副产品;
主权,是让渡后的回报。
协作不是不自由,而是选择了「和谁一起自由」。
这就是我理解的主权。
你可以自己跑完全图,也可以选择加入一个系统;
你可以去对抗规则,也可以协商规则。
只是不用再把「一个人走完」当做荣耀。
写到这里,再回头看那些「绝对自由」信徒的表情,像极了《让子弹飞》里张麻子的困惑:「我 TM 到底要站着挣钱,还是躺着当赛博佃农?」
用 Web3,理解自己;
在协作里,找回主权。
真正的「主权个体」,不是孤岛,而是拥有优雅接口的节点。
你可以独立思考、自由选择,但你必须能被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