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cesE_XJqmwyUQSsfnfaXZw
欢迎收听园长的晚安佛法课!昨天和很多师兄聊天,聊得挺Happy的,其中有一个师兄学习的是南传佛教,但他又生活在大乘的国度,对各种各样的佛法系统都有了解,所以他很严肃认真地问我:如何看待整个佛法系统?我把他的问题当成了一次考试,今天就把我的回答重新捋一捋,分享给大家。
01 痛苦从哪里来
首先从人活在世上都是为了快乐说起。
人们寻求任何东西,都源自于他有一颗想要快乐、避免痛苦的心。如果有一个人说「我现在满足了」,并且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满足,那么他就不是佛法度化的对象,他没有痛苦,只有快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就不是「人」了。但这是不会发生的。
如果一个人告诉你「我没有痛苦,我很满足」那么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他是佛;第二种,他误会了你的问题,或者他误会了他自己——他正处在某种情绪当中。
因为人的情绪非常复杂,人们常常规避痛苦,绕开痛苦,甚至强迫自己遗忘痛苦,有人并不想去除痛苦,有人觉得痛苦也是快乐,有人觉得痛苦是一种经历,有人觉得一生中有这样的痛苦是正常的等等等等。你有没有发现?这些都是后天被洗脑的,一个人天生是不会说「所有的痛苦都是快乐」、「所有的痛苦都是经历」这一类话的。
所以今天这个话题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众生都有痛苦。如果不同意这一点,通常发生的情况是我们不在同一个语境。要么你是佛,要么你和我没有聊到同一个频道上去。
我们要明白,一切众生都希望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这是我们的出发点。但是,沿着这个出发点去想,却得到了五个不同的分支(请大家自行脑补一张思维导图,或打开Xmind)。这五大分支根据什么来划分呢?是根据「我们认为痛苦从哪里来?」划分的。
02 第一分支
第一个分支认为,痛苦是某种资源的匮乏,是对某种东西不满足,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某个东西不够「多」才导致了痛苦,比如金钱不够多而导致的痛苦,他们觉得「如果我现在得到更多的财富,就不会痛苦了!」
你不要笑哦,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或多或少都有这一类的观点:「如果我有更好的title,我可能就不痛苦了」、「如果大家都爱我,我可能就不痛苦了」、「如果我有更多外在的资源,我可能就不痛苦了」,这一类人认为,痛苦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并且我是有办法克服这个问题的。
等我把这五种讲完,你可能会问一些问题,比如心理学在其中是哪个部分?
我告诉大家,这事儿很复杂,翻开心理学的书,或者跟一个所谓的心理学专家聊天,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他们秉持的都是第一个分支的观点:他认为痛苦是某种外在的、可控制的、可改变的东西,只要你按照他说的去做,就不会痛苦了。
但是又有一些心理学工作者,他们能够揭示到第二个、第三个分支,甚至有非常牛逼非常棒的人能够揭示到第四个分支,都有可能。但是当他去触碰其中的某一个东西时,很快就被弹走了,最终他的主战场落在了第一个分支上。实际上这些心理学工作者们是有机会触碰后面所有的分支的(不着急,咱们慢慢来~)
好了,回到第一个分支,人们认为,痛苦来自于外部——「这个人给我气受,所以我会生气」、「我们公司业绩不好,所以我现在很痛苦」……因此我的解决方案就是让业绩变好、整死那个给我气受的人,让他屈服,让他不要在背后诋毁我等等。
一旦你确定了痛苦的来源是在这一分支,那么你的解决方案就是更多地去追求财富、追求资源、追求某种自己需要累积的东西。你认为累积才能产生快乐,但累积什么呢?
对于小松鼠来说,就是累积松子,不要命只要松子(哈哈哈哈),对孩子来说可能是累积弹球和卡片,对成年人来说可能是累积另外一种东西,例如累积男女朋友。最终人们可能还要累积别人对你的称赞,累积别人对你的爱,累积别人对你的关怀等等,总之把这些当成是解决痛苦的一个方法。
图片《寄生虫》
我们所有人的潜意识里或多或少都有这一分支的东西,但是几乎所有理性的人都能想明白,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不是痛苦的究竟起因。
你甚至会见到一些人,他们平时不关心心灵的修行,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沉迷在对外找寻快乐的过程当中,实际上他的一些做法是在给自己增添痛苦,沿着这一分支「努力地」追寻财富的人是痛苦的,「努力地」追寻爱情的人是痛苦的,「努力地」追寻反而给他自己增加了新的痛苦。
03 第二分支
第二个分支的人认为,有一种外在的力量或者更高级别的力量能够解决痛苦。
例如说信仰上帝可以赎罪;例如说什么宇宙能量,什么吸引力法则,说有一个外在的东西,只要你想,它就可以被吸引过来;甚至还迷信佛教里的一些,被上师摸一摸头可以获得解脱;或者去某个神山转山就能得到加持,你生意会变得顺利,子女会变得孝顺等等,这些统统属于第二类。
第一类是某一个外在的问题有一个外在的解决方法,第二类升级了,它是一个外在的神或者外在的能量,能够给你带来快乐,能够减免你的痛苦,但是你需要去服从他、信仰他、崇拜他等等。
我们可以想一下,在所有人类文明中,第二个分支始终都是存在的。每个人潜意识里或多或少都会认为有一些东西是要去崇拜的,有一些东西是需要从外在去给予你的,他是一个High level的东西,而你只是一个卑微的众生。
在有些宗教中叫神,有些宗教中叫主,有些宗教里说他是牧羊人,你是他的小羊羔,其实全都是一样,总之他和你之间存在一种上下级的关系,不是同一个Level的人。甚至在佛教的某些传承当中,这种现象也是非常严重的,人们迷信外在的上师可以带来加持、功德和解脱。
04 第三分支(进入佛教)
第三分支的人认为,痛苦的真正的根源是自心的贪嗔痴。
因为我有贪嗔痴我才有烦恼,如果我没有贪嗔痴,就不会有烦恼。那么如何去除这些贪嗔痴?方法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也就是外修戒律,内修禅定。
从这个分支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佛教探讨的范围。
第一个分支,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世俗」,它往往是学校里教的、 MBA课程里教的、科学家们的演讲中所涉及的。而有一部分哲学家、有一部分宗教,它们涵盖在第二个分支。但是这些都不是佛法。
佛法并不关心上师摸摸你的头你会怎样,虽然我们平时也会说,法会具有很强的加持,或者跟上师互动具有很强的加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只是它带来的引申效果,而不是这个事情本身。明白吧?这个在咱们公众号中也讲过很多次。
好,现在从第三个分支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佛教的势力范围了。第三个分支的人认为痛苦的根源是我们的贪嗔痴,或者说痛苦源自于我们内在的东西。
当然,「内在的东西」是纯净纯善的,但是外在存在染污,这个不管是佛教的哪一个乘都是达成共识的。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擦除染污。首先必须明白染污是可被擦除的,贪嗔痴是可被去除的,所以佛陀教导了去除贪嗔痴的方法,你照着去修行,事情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到了这一步,它就是佛法,它是在内在下功夫,而不是在外在下功夫。能够意识到这一步的人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人,我们应该崇拜他,我们应该给他磕头,我们应该听他讲佛法,我们应该请他传授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解脱的方法。
但是,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我们并不会仅仅停留在认为痛苦和烦恼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为什么呢?在第三分支的人眼里,容易发脾气是痛苦,每次发脾气的时候我就会很难受,很后悔,要去跟别人道歉,或者与自己和解。总之,情绪、脾气是这类人的一个主要对手。
第一个分支上的人是不看这些的,他们只看是谁让我生气?谁让我生气就弄死谁,什么事情让我生气就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个分支的人会认为,上师摸摸头脾气就会变好,通过一个外在的人的干预,一个外在的能量的干预,就能够让脾气变好。
第三个分支的人认为,脾气是可以通过戒律和禅定解决的,发脾气是因为内在有贪嗔痴的念头,小乘叫「三毒」,「毒」就是毒品的毒,就是服毒了,体内有毒素,所以会生气,如果体内的毒素被排除,就不会生气了,就不会有脾气了。
05 第四分支
第四个分支的人认为,发脾气是见地的问题(见地就是view、见解、观点、逻辑、潜意识)。
工作中的情绪、生活中的情绪、夫妻之间的情绪,很多都源自于错误的见地。当见地改变时,就不会生气了,而不是靠反复修行得到的禅定功力让自己不生气的。没有了错误的见地,你对某个事看得开了,看得破了,放得下了,就不再生气了。
所有的脾气和情绪全都跟没有充分理解苦、空、无常、无我这四个东西有关。(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所说的四个东西是被简化了的,实际上不止这四个,这些我们都叫它「真理」)
你不理解真理就会有脾气,如果你理解真理,如果你和真理合二为一,如果你时时刻刻都知道无常,是不会有情绪,不会发脾气的。所以第四个分支认为,没有和苦、空、无常、无我合二为一才是痛苦的根源。我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正见」(与「正见」相对的就是「邪见」,指一个东西摆放「斜」了)
后来人们以为邪见就是杀盗淫妄什么的,其实不只是杀盗淫妄,所有的与苦、空、无常、无我背离的,都是邪见。再强调一下,正见不止苦、空、无常、无我这四个,这四个是为了解释正见而给出的四把尺子,你拿着这四把尺子容易衡量哪些是正见,哪些是邪见。
有一段时间我的微信签名是一个很著名的偈子:「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尸罗生善趣,正见通涅槃」。
「尸罗」就是戒律的音译,这句话的意思是宁愿犯戒,也不愿意损失一点点的正见,因为就算一辈子持守戒律,我也只不过是来生去到一个更好的地方而已,而正见能够让我们究竟解脱,通往涅槃。(不过这个签名太文艺了,我本人也不是一个文艺的人😂,后来就改了)
这句话就是从第四个分支的人嘴里说出来的,为了说明问题,这句话对第三分支的人做了一些贬低,认为第三分支的人看待世界只不过是贪嗔痴而已,他们的解决方案也不过就是戒律和禅定而已,而我(第四类人)的解决方案是正见,认为邪见会沉沦生死,正见会证悟解脱。
其实到了第四个分支已经很难讲清楚了!很多很多听了十年佛法课的人还是没有搞懂。如果我今天见到的是几个佛法的初学者,那么我讲到这一步就会收手了。但是,实际上还有第五个分支。
05 第五分支
第五个分支更难讲清楚,对于一些刚刚接触佛法的人,在前面几个还没懂的情况下,其实不应该给他们讲第五个分支。那第五个分支是什么?第五个分支的人认为,烦恼和情绪根本不是病。
之前讲的所有东西的前提都是认为情绪和烦恼是一个毛病,是一种染污,要去除这种染污才能证悟佛果。
可是第五类人一上来就会告诉你,如果你不是佛,你永远不能成佛,如果你未来能成佛,那就说明你早就是佛了,只有金矿石能变成金子,普通的石头不能变成金子。
你所追求的那个东西实际上你早已经有的,你所有的追求都是一场梦,你所有的追求都是一种执着,你所有的追求都是你先假定自己是个病人,然后去吃药。
而第五类人,他们非常轻松、自在、淡然地看待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痛苦和烦恼。他们认为,所有的痛苦和烦恼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都是臆想的。
就像是在梦里,梦里有一只大象要踩死你,你觉得非常痛苦,我可以教你怎样躲避大象,我可以教你与大象搏斗的技巧,我甚至可以教你一些超能力让你能够瞬间干掉大象,征服大象,把大象变成你的朋友,把大象变成你的坐骑。虽然我能教你这些东西,但是归根结底大象只是梦而已,它是不会伤害到你的。
因此,在第五类人看来前面这些东西都是不必要的,都是在烦恼上面追加烦恼:第一个烦恼是我有情绪,第二个烦恼是我恨自己有情绪,我后悔,我纠结,觉得我为什么这么不争气?觉得我都学佛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会有情绪?
这就是我以前在音频里面讲过的,所有这一切都源自于我觉得我是不完美的,因而我要努力。
当第四个分支的人深入修行苦、空、无常、无我的时候,他们很快就会到达第五分支的境界: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
所以第五类人认为,我们是本自具足的,我们是本自解脱的,我们本来是佛,痛苦和烦恼都是不存在的。这和前四类人非常不一样。
从第一类到第四类都在努力地去除痛苦,而对第五类人来说,痛苦是不存在的,没有必要去除它,放它在那里就可以了。
「我不觉得我有病,因此我就没有病!」哇!这么说,简直就是一个比心灵鸡汤还毒的鸡汤,简直就是一种自欺欺人嘛!有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
因此,我们比较少去谈第五类的观点,而且就算要谈,它也比较复杂,我们要避免你的一些错误的理解,才能给到你一个正确的理解。
前三类很容易讲清楚,第四类其实是很难的。假定来听课的、听音频的、看文字的人都受过大乘佛法的熏陶,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乘的国度,所以总的来说第四类我还是敢讲的,还是讲得出口的,但是第五类不敢讲,就是怕引起大家的误解。
如果你从第一类开始一步一步地去想,就能想通第五个,如果我上来就跟你讲第五个,我们都不需要努力,人人都是解脱的,躺平成佛,可不可以?也可以,但是我不愿意这么讲,如果我上来就给你讲第五个,你会有点懵圈。如果我给你思维导图,让你逐个去理解每个分支,你会更加容易理解。
这就是佛法。这就是我理解的整个佛法系统的版图。
06 打开完整的佛法地图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介绍的这是一种传统的教法,有点像郭德纲给你讲的传统相声段子,他虽然用的是现代人的语言,现代人的比喻,把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融合进去了,但是总的来说这个段子是传统的,它的笑点、它的包袱、它的文化意境、它的比喻都是传统的。所以我跟大家说的这是一个传统的段子。
如果你开始做一些连线,比如你说第三个分支其实就是小乘,第四个分支其实大乘,第五个分支就是佛乘,如果你开始连线,你要小心了!
因为这只是我的一种解读方法,如果强硬连线的话,从某些角度看起来非常有道理,但是从某些角度看会更让人困惑,让人误解。
提出问题的这位师兄是非常有慧根的,他说南传绝对不仅仅是小乘,不仅仅是第三分支的,其实有很多概念都埋在它的教法里面的,我也赞同。
因为大乘佛教也不是凭空造出来的,大乘佛教也是当年小乘佛教的人们辩论、研发出来的,他们不断地提纯,提纯到最后搞出了大乘佛教和金刚乘(《法华经》叫佛乘,《金刚经》叫最上乘,藏传佛教叫金刚乘)。
这五个分支是我们看待烦恼和痛苦根源的五种方式,如果你是这样看待烦恼和痛苦的,你就会得到这个分支所对应的结论,你就会得到这个分支所对应的修行方法。
回到现实,当我和大家讲佛法的时候,当我把这张思维导图铺开来的时候,我会告诉大家,对于修行来说这五个都要!你不要说「我觉得我已经到了第几层,我老公还在第几层」,不,不要讲这种东西,我们是五个都需要的。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外部的解决方案,我们也需要宗教式的崇拜,我们也需要戒律和禅定,我们也需要建立正见和发菩提心,最终我们需要讲《公主日记》和《法华经》来让大家圆满第五个分支,这些东西我们全都要,成年人不做选择。
但是在你的心里要有这张思维导图,你要明白,从究竟上来说,我们是圆满的,佛的所有功德我们都是具备的,我们现在是失散多年的公主,我们暂时无法接受自己是个公主,我们暂时有一点恍惚,有一点焦虑,我们要去学习公主的餐桌礼仪,公主如何跳舞,公主如何发表演讲……
但是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公主就是公主,不需要学任何东西。
这就是今天晚上的佛法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