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 @Brave2049
为什么还手写?AI时代,很多知识不再需要手写。但我还是会坚持手敲内容。 原因在于,会影响判断的问题,必须由人来掌控。我写的也多是判断性的结论。 满口大词没用,关键是看谁判断的更准。知识的最高境界,是信息基础上的判断力。很多人只会空谈玄思,但落到具体事情上,还是大众眼光,并无判断力。
判断力的核心是啥?是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比如,为啥我现在不讨论房地产、代际冲突、文化冲突、主体性、产能过剩等问题了? 原因很简单,3年前没人明白时我讨论了,这反映的是判断力。但大众都醒过来了,YouTube满大街都是了,再写就没意义了。我现在写的问题,指向接下来5-10年的变迁。
更直白地讲,事后诸葛亮没用,关键是你能提前5-10年看清大方向演进,从而在观念与周期同步的背景下,实现个人避险。 当风险变成现实,哀鸿遍野的时候,这些问题就不再具有价值了。之所以我这半年总是谈,反清复明没有未来,也是提醒我的关注者不要刚被上一个灰犀牛掀翻在地,还没爬出来又掉入沼泽地。
简单讲,接下来的五年,普通人的最优解就是做好工作,千万小心自己的言行尺度,全力避免卷入地缘政治风波,“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过去几年的情况就表明,留学生群体是最容易两头不讨好的。但这还只是刚开始,新移民也不能幸免。如果不了解现在是啥情况,可以看一部老电影:《决战中途岛》。
太平洋战争三部曲:《燃烧的大洋:1941—1942,从突袭珍珠港到中途岛战役》《征服的怒潮:1942—1944,从瓜岛战役到菲律宾海战役》,以及《诸神的黄昏:1944—1945,从莱特湾战役到日本投降》。 自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对世界霸主的定义,不是看陆战,而是海战。谁能称雄大西洋和太平洋,谁才是天下共主。
最近JD万斯在对美国海军学院毕业生的讲话中警告说:美国不受挑战的主导时代已经结束。为什么是美国海军学院?美国海军学院在美国历史上意味着什么? 读下《燃烧的大洋》,就知道了。没有《海权论》和美国海军学院,就没有美国太平洋战争中的成功。罗斯福总统上任后,每年都参加美国海军学院毕业典礼。
自珍珠港事件以来,美国海军军官的名单已长得惊人。哈尔西、斯普鲁恩斯、休伊特、柯克、英格索尔、特纳、米切尔以及其他许多人的名字,美国每个学生都耳熟能详。要充分肯定那些在当前战争中为国家和母校带来荣耀的海军学院毕业生,需要大量的篇幅...本文仅仅限于三位获得五星上将殊荣的当代海军军官...
美国舰队总司令兼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约瑟夫·金上将在四十九岁时学会了飞行;正是这种现代性和进取精神使他登上了美国海军军官有史以来最有权势的职位。金上将于 1878 年出生于俄亥俄州,1901 年以第四名的成绩毕业于海军学院...他被任命为海军上将并指挥大西洋舰队,并于 1941 年出任总司令。
自 1942 年以来,海军上将威廉·丹尼尔·莱希一直担任美国陆军和海军总司令的参谋长,他是历史上担任此职的第一人。莱希海军上将 1875 年出生于爱荷华州,1897 年毕业于海军学院。他在美西战争中的菲律宾起义期间首次服役...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他以海军少将的军衔领导军械局和航海局...
我们的第三位五星上将在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他就是切斯特·威廉·尼米兹,1885 年出生于德克萨斯州,1905 年毕业于海军学院。几年后他被任命为一艘潜艇的指挥官,并最终成为大西洋潜艇舰队的指挥官。第一次世界大战...1941 年 12 月 17 日,他承担了指挥太平洋海战的极其重要的工作。
只有理解了上述背景,才能理解万斯在美国海军学院的演讲。如果说美国的挑战者会与美国在海上一决雌雄,争夺世界霸主地位,那么美国海军学院就是未来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摇篮。 海权高于陆权,也是最烧钱的。没有下饺子一样的舰船和航母,就没有海上霸权。因制造业拉胯,美国舰船数量,已被中国超越了。
具体分析,我的一个不靠谱预测是:一旦出现战争,韩国Crypto市场会在短时间内暴跌,韩国人重仓的项目会归零。美国不会在第一时间内介入亚洲战场,东北亚局势会快速明朗。 相对不明确的是东南亚局势。按照美国当前军力,也不具有一槌定音的能力。甚至,美国想介入,要付出惨烈的代价。美国人很难承受。
这里的一个常识就是:东北亚和东南亚是联动关系。正如乌克兰和东北亚、东南亚是联动关系。 这类似于地球板块运动。一个板块动了,其他板块早晚也会动。问题只是不同板块是融合还是对抗的问题。 韩国的情况已经很明确了。韩国不会有大规模战争,一切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一槌定音。因此,不建议定居韩国。
从国际政经形势来看,美国在亚洲的唯一铁杆盟友是日本。因国力和军力衰退,美国会全力保护日本,至于其他盟友,则一切皆可放弃。 真懂投资的人,都是功夫在诗外。千万不要小看巴菲特的眼光,为什么巴菲特没有重仓韩国财阀?原因很简单,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另外,国际关系没有非黑即白,赢家不怕孤立。
既然赢家不怕孤立,所以能赢的一方,自然能够解决合法性危机,并获得尊重。尽管这么讲政治不正确,但事实是,日本在20世纪获得的来自列强的尊重,与其实力密不可分。 不要被洗脑久了,以为21世纪有什么不同。今天你瞧不起三胖,是因为三胖没表现出来他的实力。如果真有了这个实力,满屏都是溢美之辞。
//关于二战可以看 汤因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就很好,真实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政治正确。
之所以我得出上述结论,是因为这几天在认真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即便我相信文明和进步,但我不相信人性会进步的太快。恰恰相反,每一代人做出的选择,换一代人,还会那么选。人类是不长记性的。 因此,我宁愿相信巴菲特的选择。巴菲特对人性的理解,和我最近读的书大差不差。
谣言是弱者的安慰剂:人生成败,看的不是谁嗓门大,或者谁会造谣。 相反,成年人都需要明白的常识是,谣言是弱者的安慰剂。安慰剂吃多了,自己也会越来越弱。 正因如此,反清复明人士自己就露怯了。类似地,成年人不是洋娃娃,应有批判性思维,能深入思考。既然如此,就不可能像洋娃娃一样政治正确。
理解中美博弈的可靠框架:中国的整体实力还不如美国,但美国独霸天下的时代随风而逝了。 在美国有没有病这个问题上,拜登政府的做法就和拜登对待自己身体的方式一样,川普则拒绝有病装没病。 选民宁愿选罪犯,也不愿意选左派精英,从哈佛事件就能找到原因:中国在军舰下饺子,美国精英在何不食肉糜。
中国军舰与中国六代机:美国的六代战机还在PPT层面,中国的六代机歼50(包括成飞和沈飞的)去年已经试飞了。 不到十年时间,中国的军舰数量已经超过美国,航母制造能力也已经掌握。 尽管民营部门缺乏活力,但与整体竞争力相关的国营部门和军工部门都在整合资源。而美国精英还在歌舞升平,岁月静好。
个人的命运,不仅要靠个人奋斗,也要看历史进程:昨天有成员讲的我很认同,80后和90后没心力折腾了,以规避大时代的风浪为主,但00后和10后则仍然有机会与时代同频。 中国正在多方面复制上世纪初的美国经验,中国版的《壮志凌云》时代正悄然开启。而反清复明人士则只会谣言、诅咒和嘴炮,吸引失意者。
AI和无人机改变了战争,谁是最大赢家?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只是反清复明人士的心脏很难接受:美国在这方面长期遥遥领先,但主要追赶者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中国。 乌克兰对AI和无人机的应用是临战抱佛脚,但中国对科技的整合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即便国家主导技术可能侵犯个体人权,但实力显而易见。
这不是我的个人看法,也是已故的基辛格博士的看法。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其2024年的遗作《创世纪:人工智能、希望与人类精神》(Genesi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ope, and the Human Spirit)很细致地讨论了强AI时代的即将到来、风险,以及中国与美国在AI时代的主导角色和合作可能。
民族国家这么强,主权个人能做什么?首先,我不会傻逼到浪费精力成为AI超级大国的异见人士,没任何意义。 其次,作为密码朋克,无法忍受自己的浏览、阅读、思考和聊天记录被实时分析和监控,因此我们在端到端加密的基地相遇。 最后,ALL IN AI,让AI为我工作,Vibe Coding,打造赋能主权个人的工具。